全面落地!改进院士遴选机制!2023年院士增选即将启动,这些变化令人期待

时间2023-04-27


4月23日,第九届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第九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科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侯建国主持会议,学部主席团成员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中科院副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委员会秘书长高鸿钧关于近期深化院士制度改革主要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审议通过了改进院士遴选机制、维护院士称号纯洁性、更好发挥院士作用等方面的有关制度文件。

会议强调,学部主席团和学部各级机构要进一步强化对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理解和认识,增强落实深化院士制度改革任务的责任和担当,认真组织实施好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推进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全体中科院院士要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院士提出的“四个表率”要求,自觉遵守并维护相关制度,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

中科院党组成员、秘书长汪克强,中科院学部工作局负责人列席会议。

资料来源:中科院学部工作局,《中科院第九届中科院学部主席团第九次会议在京召开》

来源链接:

https://www.cas.cn/yw/202304/t20230424_4885114.shtml

要点回顾1:院士制度改革是工作重点

2023年2月11日至12日,中国科学院的2023年度工作会议指出,院士制度改革与院士增选工作是中国科学院2023年的工作重点。



资料来源:中科院,《一图读懂:中国科学院2023年度工作会议报告》

来源链接:

https://www.cas.cn/gd/202302/t20230215_4875020.shtml

要点回顾2:深化院士制度改革

2022年9月6日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会议强调,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两院院士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推动完善院士遴选评审机制、优化学科布局、实行退休退出制度、加强学风作风建设,院士制度不断完善。

要注重在重大科学研究和国家重大工程中选拔院士,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防止增选中的不正之风。

要加强引导规范,鼓励和支持院士专心致志开展科研工作,强化作风学风建设,排除非学术性因素干扰。

要严格监督管理,强化院士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责任,营造良好学术和科研环境。

广大院士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意识,在主动承担国家急难险重科研任务、解决重大原创科学问题、以身作则净化学术环境、培养青年科研人才等方面发挥好表率作用。

来源链接:

http://www.scopsr.gov.cn/zlzx/sgzhy/

要点回顾3:院士应做“四个表率”

2021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改革院士制度,取得积极成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化院士制度改革,让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荣誉性、学术性。在院士评选中要打破论资排辈,杜绝非学术性因素的影响,加强社会监督,维护院士称号的纯洁性。

这里,我给院士们提几点希望。

——希望广大院士做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表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广大院士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响应党的号召,听从祖国召唤,保持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党、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不懈奋斗!

——希望广大院士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表率。科学以探究真理、发现新知为使命。一切真正原创的知识,都需要冲破现有的知识体系。“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广大院士要勇攀科学高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努力探索科学前沿,发现和解决新的科学问题,提出新的概念、理论、方法,开辟新的领域和方向,形成新的前沿学派。要攻坚克难、集智攻关,瞄准“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带领团队作出重大突破。

——希望广大院士做坚守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的表率。诚信是科学精神的必然要求。广大院士要做学术道德的楷模,坚守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践行学术规范,让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涵养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培育严谨求是的科学文化。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院士们要更加专注于科研,尽量减少兼职,更加聚焦本专业领域。

——希望广大院士做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表率。“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英雄出少年”。广大院士要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识才、育才、用才的导师作用。“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要言传身教,发扬学术民主,甘做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大力破除论资排辈、圈子文化,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勇于创新,让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样奔涌而出。

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党校,《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来源链接:

https://www.ccps.gov.cn/xxsxk/zyls/202105/t20210529_148977.shtml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一: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2022年9月6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会议明确强调,要推动完善院士遴选评审机制、优化学科布局、实行退休退出制度、加强学风作风建设,让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荣誉性、学术性。

下一步,该如何深化院士制度改革?会议强调:

要注重在重大科学研究和国家重大工程中选拔院士,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防止增选中的不正之风。

要加强引导规范,鼓励和支持院士专心致志开展科研工作,强化作风学风建设,排除非学术性因素干扰。

要严格监督管理,强化院士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责任,营造良好学术和科研环境。

广大院士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意识,在主动承担国家急难险重科研任务、解决重大原创科学问题、以身作则净化学术环境、培养青年科研人才等方面发挥好表率作用。

延伸阅读二:中国工程院:改进院士增选制度,杜绝拉票助选

除了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也对院士增选制度,有过明确要求。

4月12日,中国工程院召开2023年度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李晓红同志强调,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工程院贯彻落实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关键一年。

“近年来,我国院士制度改革在完善遴选评审机制、优化学科布局、实行退休退出制度、加强学风作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2021年5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在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报告中表示,但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例如,学科、区域结构不均衡,院士增选政策还有待进一步优化、院士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院士称号承载非学术性因素的影响到现在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个别院士应邀参加各种与本学术领域无关的活动,不合理站台、撑门面等现象还是时有发生,有的院士在两个单位或多个单位受聘取酬,饱受社会诟病的“跑院士”现象屡禁不止。

“极个别院士的不端行为,损害了院士群体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李晓红说。

他表示,要深入调查研究,积极改进院士增选制度,落实优化院士队伍结构各项举措。加强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院士增选特别通道建设,优化相关评审程序;在院士增选中明确优先支持专业学科以及具体落实措施,避免马太效应;开展西部边远地区院士增选专题调研,制定倾斜支持政策。

他强调,把好院士增选入口关,提升院士队伍质量。充分发挥院士增选导向作用,把好院士增选入口关,在院士评选中大力破除“论资排辈”“圈子文化”,杜绝非学术性因素的影响,接受社会监督,维护院士称号的纯洁性。拓宽院士候选人推荐渠道,强化提名责任,向长期扎根一线潜心做学问的专家倾斜。

李晓红表示,要高度警惕出现的新型“跑院士”手段,落实回避制度,杜绝拉票助选,千万不要为了自己单位的候选人,为了自己的学生,去拉关系说好话。对于在增选中有违规违纪行为的候选人,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对不端行为不姑息、零容忍,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评审环境。

延伸阅读三:如何改革,令人期待

按照惯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将在2023年(奇数年)1月1日全面启动。目前2023年度院士增选工作已经推迟近5个月。在《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2022.09.06)等文件的驱动下,会发生那些变化?又会如何贯彻中央文件?

院士名额是否继续增加?

小编盘点了近10年院士增选情况,发现中国工程院院士每次增选会新增目标名额5人。2021年的增选目标与最终增选人数,较2011年分别增加了47%和56%。2023年,增选目标是否突破90人,让人期待。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额较为稳定,增选目标多控制在60人/次,再给新兴和交叉学科与数学领域、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增加特别名额,整体呈现增加趋势,2021年实际增选目标达到73人。2023年,增选目标预计仍在70人以上。



增选要求是否发生新变化?

院士推荐渠道预计仍以院士直接推荐、学术团队推荐为主,并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党政干部候选院士做出限制。希望不再出现白酒院士、黄金院士、烟草院士的闹剧。

对没有院士的学科专家、西部边远地区、工程科技一线、民营企业家、优秀中青年、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学部优先支持专业学科专家,仍是院士增选热点!

院士名额的分配如何体现“四个面向”、“破四唯”也让人期待!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要求

1. 原则上不超过65周岁;年龄超过65周岁的候选人,获得6位院士的提名方为有效,且仅能接受6位院士的提名,其中本学部院士应不少于4位;

2. 要特别注意对长期工作在西部边远地区、工程科技一线及民营企业专家的提名,对优秀中青年专家的提名,对交叉学科、新兴学科以及本学部增选优先支持专业学科专家的提名;

3. 两院合计连续3次的候选人,需暂停1次;

4.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候选人,军队系统参照执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要求

1. 被推荐人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2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65周岁以上的候选人需要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2. 两院合计连续3次的候选人,需暂停1次;

3.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 

增选流程是否调整?

选拔院士要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防止增选中的不正之风。同时强化作风学风建设,排除非学术性因素干扰,严格监督管理,强化院士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责任。

传闻,诟病已久的院士增选方案将会发生重大调整,具体如何,令人期待!



中国工程院关于严肃院士增选纪律的“八不准”

1. 院士不准从事任何违背科学道德、损害院士声誉、可能影响院士增选公正性的活动,必须站在国家高度,客观公正地做好院士增选工作。

2. 院士不准收受候选人及其单位赠送的礼品、礼金;谢绝候选人及其委托人的拜访,坚决抵制“跑院士”等不正之风。

3. 院士不准参加候选人及其单位在增选期间组织的活动,确因学术交流需要参加的,须向所在学部书面报告,并不得领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讲课费、评审费、咨询费等。

4. 候选人及其委托人、候选人单位不准通过任何方式向院士赠送礼品、礼金,从事助选拉票活动。


5. 候选人及其委托人不准以汇报、请教、征求意见等名义拜访院士,为当选院士进行活动。

6. 候选人不准有弄虚作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等行为,对个人以往有关学风道德和违规违纪问题须如实报告。

7. 机关工作人员不准在提名、评审和选举过程中违规干预增选工作,不得收受候选人及其单位赠送的礼品、礼金。

8. 所有参与增选工作的人员不准泄露增选过程中对候选人的讨论、评价、投诉及调查处理意见、选举结果等评审选举信息。



注:文章整理自网络及科奖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