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产业及技术发展报告
时间2019-12-16
日前,科技日报报道了我国 35 项”卡脖子”技术,其中锂离子电池四大核心材料中,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都已实现了国产化,唯独高端隔膜仍是短板,目前依然大量依赖进口。固态电池通过使用固态电解质替代了传统锂离子电池中的电解液和隔膜,一方面可以提高安全性与能量密度等综合性能,另一方面又具有解决高端隔膜“卡脖子”问题的潜力。
自 1991 年日本索尼公司率先实现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后,锂离子电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占据动力电池市场较大份额的锂离子电池,由于其电解质采用可燃烧、易与正负极材料发生反应的液态电解质,造成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安全隐患,因此急需电池领域的技术革新来解决这些安全性问题。此外,2018 年 12 月 18 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发布《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与此前公布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相比,《规定》在动力电池投资方面取消了“能量型车用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应不低于 300Wh/Kg,系统比能量应不低于220Wh/Kg”的要求。《规定》于 2019 年 1 月 10 日起施行,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国内的动力电池技术水平仍不能满足下一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求,这也迫切需要电池领域的技术革新,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从而跟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
固态电池即电解质采用固体材料的二次电池,它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的区别在于以固体电解质替代了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和隔膜。由于其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方面具有优于传统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因此被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
固态电池在安全性与能量密度方面具备很大潜力,但目前的产品还不够成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材料委天津院针对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卡脖子”难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布系列报告。如您感兴趣请添加客服材料侠(微信:cailiaoxia)咨询!